第(2/3)页 即便她对自己和周家都十分失望,可看着襁褓里的小家伙,却依旧无法轻易割舍。 周循睡得很是安稳,小小的脸蛋红扑扑的,如同熟透的水蜜桃,令人爱不释手。 乔瑢的唇轻轻在他的额头落下,然后将周循交给了乔玮,头也不回地上了马车。 她双唇颤抖不敢回头,害怕再多看周循一眼,就再舍不得离开了。 而方才还在安然熟睡的周循不知道是不是感知到了什么,竟忽然惊醒过来,在乔玮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。 建安八年春,孙权亲临吴县,许靖、华歆主持月旦评,引各州名士都前来观礼,便是汝南袁家的旁支也派了子弟前来观礼。 最令人意外的,颍川石韬、博陵崔钧、汝南孟建、襄阳庞统四人也递了拜帖。 乔玮将拜帖又重新翻了一遍,又和张纮确认没有丢了任何人的拜帖,喃喃道,“还少了一个人。” “谁?”孙权悠悠地放下了手里的书卷,“这帖子都翻来覆去看多少次了。” 乔玮将帖子和名单按下,“诸葛孔明。” 史书里曾有记载,建安年间,徐庶与石韬、崔钧、孟建、庞统、诸葛亮几人之间交往密切。 甚至徐庶、崔钧、孟建、石韬被称为诸葛四友。 徐庶是最早出仕的,建安六年,刘备驻扎在新野之后,徐庶就前往投奔。 因此月旦评的名单里没有徐庶实是常理,可其余几人都递了拜帖来,没道理诸葛亮不来啊! 她想了想,在竹简上写下石韬几人的名字,唤来幼燸,“你悄悄去这几个人下榻的驿站打听一下,有没有一位姓诸葛的先生随行。 若是没有,再去诸葛长史那里打听一下,他家中近日可有兄弟前来探亲或是游历到吴县来。” 孙权思忖良久,“看来你真的很看重这位诸葛先生。子瑜通达治体,才猷蕴借,想来其弟也承其风。” “不止是如此。”乔玮对诸葛亮是有其他的考量,诸葛亮擅内政与治军,史书上曹操就夸过他治戎为长。 如今江东内政有张昭,外事有周瑜,可越是如此,将来文武之臣的立场就越是泾渭分明,矛盾就越尖锐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