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九章:原来杜蔗是最好的制糖原料-《蜀客到江南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杜沅问,哪家买种最好?单九也痛快指引了

    却问,秦家也要种甘蔗?

    杜沅也不含糊,这单家在制糖业耕耘了两代人,无论是制糖还是甘蔗栽种,都是经验十足。既然要种植甘蔗,要把成都府制糖业的名头打出去,那就得和他合作,这才是最便宜的法子,得少走很多弯路

    当即说了寒门书院,想让寒门学子学了这门营生,家里多份收入

    所以来卫县单家取经学习。多谢单家热心指引

    单九闻听原委后,说来年甘蔗,若看得上单家,招呼一声,他就来收

    秦夫子起身致谢,又问了好些种植小技巧,单九才领着他们去了一庄户人家那里,买了两三车杜蔗,在单家用了饭,才告辞回去

    一行人赶回芦溪镇,先把甘蔗送去山脚仓库储存了

    晚间,杜家父子在书房商量了半个多时辰,这甘蔗种植。

    正好,七月上卖甘蔗挣下几两银子,就拿这些充作启动资金吧

    翌日,杜辰找秦老爷子商量后,借着阅读表彰,在课上宣布了这项计划,细细讲了这次考察的结果,甘蔗品种的优劣,最后说,已用卖甘蔗的钱买了几车杜蔗,拉回来做种。

    课后,会整理一份种植手册出来,人手一份。把买来的蔗种分给诸学子,都扛回家,照着手册栽种,来年卖钱也好,自己吃也罢。都是个人造化

    学斋里当即嗡嗡一片,少年们都兴奋了

    当天,紫芝杜沅几个就把整理好的手册,分抄了好几份,秦夫子分发给了斋长,一组一份。由组长组织大家各自抄录

    又定了时间,让学子领着家人来仓库那边,领取甘蔗种

    这头领取甘蔗的事情交代给了陈立和紫芝姐弟去盯

    杜沅则跑去了水稻田,真是「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」,这水稻也是几天不见,弯了腰的茎杆儿上硕黄累累

    瞧着很是喜人

    因为要做产量对比,杜沅在脑子里过了遍收割计划,也学着祖父那样儿,在稻穗儿上搓了些谷粒下来,错开谷壳儿,放进嘴里,生吃试试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