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二十五章-《抗战之血染长空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战机压飞到近300米高度。
    机翼不断微微晃动着,掠翼朝着远东飞行训练学校的起降跑道飞去。
    陈守谨主动避开了更加容易降落的客运水泥大跑道,以及英国空军的水陆两用水泥跑道。
    飞行学校的跑道,是土石跑道,显然更加难以驾驭平稳降落。
    然而,陈守谨却不想在他死的时候,还给3大队,航委,甚至时事艰难的国家,造成外交麻烦。
    ——
    远东飞行训练学校停机坪,8月6号清晨7点40分。
    在淞沪战争之前,中国有三所最大的航空学校,南京笕桥航校,桂系柳州航校,粤系广东航校。
    这三所航校不管规模大小,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难考。
    笕桥二期招生的时候,全国范围‘航空班’和‘侦查班’招手名额不到100人。
    然而只是燕京一地,就不下5000人符合报考条件的知识青年报名。
    当时3所航校只招收大学生,归国华侨,军校学员,最低限制也必须高中毕业。
    然后就是体检。
    身体要好,个头,体重在标定范围以内,视力要好,没有色盲,沙眼,这过了以后,还要到一间暗室,眼睛滴一滴阿托品进行散瞳检查屈光度,屈光间质。
    然后,就是血压,——
    这一系列体检下来,淘汰率高达299/300!
    而最终进入航校的学员,很多都是大名鼎鼎的国内特殊人才。
    符保卢,三次蝉联全国运动会撑杆跳高冠军,并夺得远东运动会冠军。
    陈镇和,中国足球队的主力之一,代表中国参加第九、十届远东运动会,并两次获得冠军,参加过36年的第11届德国柏林奥运会。
    乐以琴,曾代表四川参加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。
    张光明,在全国运动会中,取得了中学组110米跨栏的冠军。
    陈怀民,全国少年武术大赛冠军。——
    所以在这种残酷的淘汰率下,很多没能考上,却依然满怀着航空梦的有志青年,则不得不进行曲线迂回,自费深造。
    要么到国外各个民办航校学习飞行技术。
    要么就进入港岛远东飞行训练学校。
    远东飞行训练学校成立于34年的航校,虽然不像公办笕桥航校,柳州航校,广东航校那样,学员学习食宿完全免费,而且还领薪金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