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为了自家能在冬天过一个富足的冬天,郭老板可是很清楚,这些人甚至不惜倒卖自家的牛羊群乃至是壮硕的马匹。 这还算是有渠道的,没有渠道的只能苦哈哈的蒙上脸干刀头舔血的日子。 所以赵铭这么一说,还真有种豁然开朗的意思。 其他地方或许是真的不缺人,只要消息放出去大把人员任你挑选,但其他地方那都是要花费真金白银的。 毕竟中原等其他地方的工厂,你只给口吃的,不仅会被涂抹星子淹死,弄不好还会有牢狱之灾。 那儿可是有劳工法保护的,而这里虽然也是国内的一部分,可这里你发大洋人家还不乐意呢。 毕竟那些奸商可都不是善茬,尤其是那些来年开春亲自将货物运送至草原交易的商队。 那些人胆敢跑草原交易,大多都是携带大量护卫的,雇佣这么多护卫,如果不赚回本怎么可能肯回去? 而如果去南边的集市采购,不仅同样会遇到奸商,返回途中还会遇到劫匪。 大部族还算好的,部族人口本就很多,可以用更多人参与护卫。 一些小部族又如何?本就人丁不多,如果再分润大量人口南下进行贸易,这牛羊群还要不要人看着了? 郭老板很快算了一笔账,如果在这里雇佣劳工,就算每月管饭,再加每人十斤米面,其花销也不过两三枚大洋的地步。 要知道现在是民17年,粮价平均在14-11块大洋左右,哦,是每石! 十斤大米,也就一块大洋左右。 如果采购的多.....这价格还要压低。 郭老板已经默默计算着,如果去南边一些产粮富余之地进价,再派一个能说会道的能人过去谈。 估计每石他能压到10块大洋。 虽然地方越远,运输成本也要增加,但需求上来了,这运输成本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。 到时候两块大洋不到,他就能应付一个牧民劳工。 这成本几乎和使用战俘也没太多区别了,多了一丢丢成本,完全可以忽略不计。 想到这里,郭老板现在一点也不觉得这百分之五的股份少了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