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所以陆川明知道这是贾诩拖延时间的计策,却也毫无办法,只能下令让士兵掩埋大坑,然后再继续通过。 一个只有两步宽、两步深的坑不算大,填埋起来也比较简单,但陆川仅仅是往前走了几十步,就发现了第二个大坑。 好吧,这完全在陆川的预料之中。 如果让陆川来做的话,他肯定也会沿途挖坑,而且每个坑之间都要有一定的距离,要不然大坑连成一片,反而好走了,陆川完全可以带领士兵在深坑里前进。 只有将大坑分开,才能有效阻止陆川前进的速度。 这一次陆川是彻底无奈了,因为贾诩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,接下来就该轮到陆川头疼了。 陆川在命人掩埋深坑的时候,也不由得为张辽默哀了几秒。 但凡张辽能够想到这样的计策,他也不至于在前线拼命,最终丢掉性命了。 只能说同样的问题,换一个思维方式,情况就大不一样了。 虽然陆川前进受到了阻止,但他却不慌,因为算算时间,赵云多半已经占领柴桑了。 虽然赵云那边只有四千人,但短时间内死守柴桑,不让曹操打下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。 所以陆川要做的就是在曹操攻破柴桑之前追上去,和赵云两面夹击,彻底击败曹操。 当然,这也有一个前提,那就是贾诩不知道陆川只有一个月的时间。 如果贾诩知道这一点,那他根本就不需要战斗,而是带着一万军队一直挖坑就行了。 道路被完全破坏,陆川行进速度受到影响,恐怕一个月都到不了柴桑,到时候他自然就失败了。 只可惜,贾诩不知道,世界意志也无法告诉贾诩这一点,所以按照贾诩的性格,他不会一直留在这里和陆川纠缠,而是在算准曹操抵达柴桑之后就果断退兵。 留下来随时可能面对暴怒的陆川,贾诩可没有把握保住性命。 所以贾诩在曹操面前说得好听,一副愿意为曹操效死的模样,但实际上在他出发之前已经想好了对策,只要他的计策不出问题,那他就不会有危险。 除非陆川能飞。 第(2/3)页